眼皮手術理賠常被打槍?三大理由一次看懂

手術+保險=免費醫美?你可能誤會很大!

 
前幾日和整外的醫師朋友Kevin爆料,他提到有患者準備進行眼瞼提肌手術,據說可以用保險給付,順便"進場維修保養"
 
而網路上也不乏傳授「用睫毛倒插當理由順便醫美」的教學文章與短影音
 
很多人誤以為只要有動刀(手術、符合227)、有醫師診斷、有收據,就一定可以申請保險實支實付。但,真的有這麼好康?
 

變年輕靠保險,保險公司怎麼想?

 
多數醫療險保單中設有「除外不保條款」明確排除醫美行為:
 
1.「美容手術、外科整型」,不理賠
2.「重建基本功能所做必要整型」,可例外理賠
 
(示範條款節錄)
被保險人因下列事故而住院診療者,本公司不負給付各項保險金的責任。
一、美容手術、外科整型。但為重建其基本功能所作之必要整型,不在此限。
 
換句話說,如果手術目的是改善外觀、並不是醫療上的必要,例如讓眼睛看起來更大、外型更年輕,多半被視為美容性質,不在理賠範圍內。
 
關鍵是:保險公司對「醫療必要性」與「功能性重建」的認定相對嚴格,需要客觀的醫療證明,例如視野檢查報告、神經科或眼科醫師的診斷......等,僅憑病患主訴或醫美診所的醫師診斷書,拒賠機會相當高。
 

三大理賠誤區,你是不是也中招?

 
1.眼皮鬆弛、醫師建議手術,就能理賠?
常見誤解:醫師說「可以手術改善眼皮下垂」,甚至提到「不手術會影響視野」,就可以申請保險?
 
拒賠關鍵:多數此類情況屬自然老化現象,不一定是疾病或意外。容易被認定為美容性的醫療行為。
 
2.診斷為「眼瞼肌無力」,就一定能申請保險?
常見誤解:既然醫師診斷是疾病,保險應該有賠。
 
拒賠關鍵:須區分是否為重症肌無力這類的神經肌肉疾病,或單純肌肉鬆弛、眼瞼老化所致的鬆弛下垂。如果沒有明確的功能障礙紀錄(視野遮蔽、眼球活動受限),仍可能被視為非醫療必要(功能重建)
 
3.有診斷證明和收據,就一定能理賠?
常見誤解:有進行「手術」(通常是門診進行),有開收據與診斷書,應該可以申請手術保險金
 
拒賠關鍵:理賠與否不僅看治療過程,還要看治療目的。一般業務常糾結在「是否為227」,如果手術不具醫療必要性,根本不在理賠考慮範圍內。
 
只有這樣真的可以?
只要診斷書加收據就能申請理賠?
 

保險說「不賠」的理由,原來這麼硬!

 
針對這類的眼瞼手術,保險公司在實務常見的拒賠理由包括:
 
1.在醫美診所進行、屬除外條款中「美容整型」行為
認為手術動機為改善外觀,而非治療疾病、重建基本功能。
 
2.病歷簡略、缺乏明確醫療必要性證據
沒有視野檢查、功能障礙評估、眼科醫師評估,也沒有影響功能,僅有主觀敘述(如疲勞感、外觀不好看)。
 
3.投保前即已存在的病況
若下垂已長期存在、照片或病歷可見問題,保險公司可能主張為保前疾病,不在保障範圍內。
 
4.醫師診斷未明確說明手術為功能重建之必要
診斷書未明確指出「影響基本功能」,導致保險公司解釋為非醫療必要。
 

小結

 
近年來,網路上充斥各種「保險理賠攻略」教學影片、討論文,甚至有些醫師部落格強烈暗示某些眼皮手術「保險會買單」。
 
但我要強調的是:每一件理賠均屬個案,須根據個別病況、保單條款、治療記錄、病歷文件等條件綜合判斷,不能僅依網路資訊判斷是否能理賠
 
別等被拒賠,才後悔沒早點問。
 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